杜大恺师生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
1月2日下午,杜大恺师生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。山东省文联主席、我校院长潘鲁生,我校副院长李新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何洁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主任、《清华美术》主编张敢,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、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一民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以及有关嘉宾出席研讨会。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主任、《清华美术》主编张敢主持。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介绍了本次展览情况,希望参加研讨会的专家畅所欲言,对展览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。
山东省文联主席、我校院长潘鲁生讲话。他说,非常高兴能邀请杜大恺先生和他的学生来我校举办展览。此次作品展是一个高水准、有内涵、能够丰富大学文化、给大学师生带来很大启示的展览,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。杜大恺老师和其学生的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,就是敢于否定传统的表现形式,用笔墨作为塑造物象的有力的表现认式,在创作作品过程中,很少用浓墨,而是在淡墨和色彩中寻求形质的变化,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艺术首先是不能重复古人,重复新人,也不能重复自己。每一次看杜大恺老师的作品都有新的认识,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。中国画有非常优秀的传统,目前中国的艺术家都在探讨如何突破传统笔墨的表现形式,但是我感觉笔墨永远是一种形式,如何用笔墨反映艺术家的所见、多闻、所悟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。杜大恺老师和学生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很多作品都是线条写生。只有面对物象才能有所领悟,有所感悟,如果没有对大自然、对生活的热情,那就很难用艺术的语言去表现。
潘鲁生院长表示,教书育人是非常神圣的职业,杜大恺先生从教三十周年之际,在我校举办展览和研讨会,意义非凡,对大学教育产生了很好的启示。此次展览,是我校美术馆第一次举办师生作品展,这样的展览对大学的教育、学科交流、文化传承等方面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,是我们应该倡导的。今年是我校的学生工作年,学校要举办更多高水平的展览、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。
研讨会上,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、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、交流。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何洁指出,观看杜大恺先生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,一件好的作品,要看它是否给人以触动、震撼,乃至思考。我们一直想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读杜大恺老师的作品,但总是显得力不从心。这是因为,视觉语言有它独特的价值和作用。通过观看杜大恺先生的作品,我们认为,一定要在全球视野下,通过认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来创作作品。
我校科研处处长、山东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胡希佳,研究生处处长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唐家路,有关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。







